在国内农化企业迅速成长,依靠正品抢占市场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假化肥傍洋名牌,坑农害农屡禁不绝。打假不只是在“3.15”,南方农村报记者最新获悉,雅苒、杜邦等国际农化巨头正通过开发手机APP等,布局最新的防伪打假技术。 南方农村报记者 董玉 陈振兴
现象:假洋货泛滥 近年来,与国内龙头农化企业相比,我国的农资市场出现很多“洋牌”,比如挪威***、俄罗斯***化工集团、尼泊尔等国外品牌比比皆是,假冒洋货由广大农村向中心城市周边蔓延。这些牌子的农资打着外国产品的招牌,价格贵,但是效果却不成正比。 挪威肥是成进口肥造假重灾区 业内人士认为,一方面由于它品质好,在农民心中的美誉度高;另一方面其远高出国产肥的价格,让其成为造假者眼中的一块肥肉。 农药造假案例高发 截至目前,仅杜邦公司与相关农业执法、工商执法部门合作推动的违法农药案件中,行政处罚案件就超过1000起,与公安机关合作成功推进的刑事案件超过45件,超过60人被刑拘,涉及的非法产品、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总额接近4200万元。 巴斯夫自2008年起开始进行系统性打假,每年参与的打假案件有50-60起。 网上不明来源农资难辨真假 巴斯夫作物保护部市场部负责人指出,中国的农化市场潜力巨大,很多中外企业都依靠创新、品质争取市场,但是也出现了对假冒伪劣商品监管难度大得问题,比如一些网店没有资质去经营农药。巴斯夫从未在中国授权任何公司在网上售卖巴斯夫作物保护产品。 
为何假肥都喜欢“傍名牌”? 1.刻板印象 外资名号大,是品质的保证!生产商利用人们这一心理,制造虚假的国际品牌,以此增加自己公司的“含金量”,促进产品销售并占有市场,从中获得利润。 2.利益驱动 造假行为在行业内都是深恶痛绝的。虽然国家年年都在打假,但似乎假冒伪劣行为也没有减少,特别是在化肥价格上涨的时候,还有所增加。巴斯夫作物保护部市场部负责人认为,“产品的知名度越高,越是畅销,假冒伪劣产品就越多,因为有利可图。” 为何打假屡禁不绝? 1.仅靠消费者举报远远不够。 雅苒中国品牌及市场部经理谢波认为,如果化肥打假工作只是依靠消费者的举报,依靠某些企业维权立案的话,短期内市场是不会有明显的改善的。 假冒伪劣化肥从源头抓是一个方面,从消费者抓是另一个重要方面,如果企业通过广泛的知识传授工作,提高农民的化肥知识,增强农民对假冒伪劣产品的辨别能力,假冒伪劣化肥的消费市场就会逐步萎缩,没有了市场,他们造假售假行为也会相对应减少。 2.发动利益相关方加入“打假大军”。 巴斯夫方面,一是对销售人员进行培训,让他们平常下市场的时候多留意疑似造假产品,并及时上报;二是向零售店印发小册子、张贴海报进行宣传;在开农民会时,巴斯夫人员也会现场展示如何鉴别真伪以防上当受骗,并指导安全使用农药等。 3.尊重知识产权才能鼓励创新。 “每年巴斯夫都会投入近10%的年销售额用于研发,我们一向坚持科技创新并重视维护知识产权。只有重视知识产权,才能鼓励更多企业去通过创新扩大业务。” 巴斯夫作物保护部市场部负责人说。 为进一步保护广大农户利益,杜邦表示,将进一步加大情报征集力度,打击非法生产销售杜邦公司的专利农药,以及将这些农药作为隐性成分添加在其他农药中的违法行为。并进一步教育农民如何如何安全、高效的使用农药,把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 先正达中国区总裁柯博尔表示,“我们将坚决维护农民与客户的利益,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主要的化肥造假手段 雅苒中国总农艺师黄承武归纳了5种主要的化肥造假手段: 1在包装上直接打着某国名称。 比如芬兰、俄罗斯、挪威等。造假分子利用部分农户“只认国家名,不认产品名”的心理,在肥料包装上随意编造一个国家名。 2仿制或回收进口肥的包装袋,但里面装的全是国产肥。 黄承归认为,这一手段目前市面上最流行,也最为隐蔽。因为外观上与正规进口肥一摸一样,靠肉眼根本不可能发现这是假的“进口肥”。 3仿冒商标或者直接利用正规进口肥商标。 比如市面上出现各种包装不一的“X苒”肥料。 4利用公司名称的谐音或在公司名称基础上加减一个字。 比如“雅苒”被山寨成“雅乐”等。 5公司名称主体被扩大或改变。 比如“雅苒”被改成“广东雅苒”或“深圳雅苒”等。 黄承武说,上述几种假冒行为,他们基本都遭遇过。但由于各方面原因,打假效果并不好。造假手段越来越隐蔽,或者产品摆放位置以及存储的仓库隐蔽,比较难发现。即便发现假货,打击起来也是困难重重,因为缺乏必要的法律支持。 而对于农药行业来说,造假最多的是违规添加隐形成分,也有一部分造假窝点喜欢套证。湖南某农资企业长期负责华南市场的邹总透露:“制造假农药相当一部分是中小企业和地下窝点所为,他们惯用手法是,套取一些很少在南方销售的北方小企业的证件,因此,即使稍微懂一点农药常识的人也难以从包装上的农药三证快速判断产品真假。” 
揭秘:农化巨头打假高科技新技术 1 条形码防伪 雅苒中国自2015年9月起逐步升级在中国境内销售的系列产品包装袋上的原条形码防伪标签,升级后的标签为拥有最新防伪技术的二维码防伪标签。该升级防伪标签可以更好地帮助农民鉴别真伪产品,同时可以更为方便地了解有关雅苒公司相关信息。 该二维码防伪标签同时支持5种(手机二维码扫描、拨打电话查询、短信查询、官网查询、微信验证)查询方法,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农民买到假冒化肥,以采用多种物理和纹理技术手段,给化肥进行防伪标、标识,可一物一码建立关联关系,做好防伪。 2 开发手机APP“雅苒智库” 这款应用中可通过“二维码阅读器”功能辨别产品真伪,通过扫描包装袋上的条形码或二维码,即可对产品真伪进行识别,与传统的打电话和发短信查询防伪的方式相比,扫码查防伪极大地改善农户识别真伪的用户体验。 
3 光辨技术 去年巴斯夫在产品外包装上进行了技术升级,如在凯润、百泰、健达、凯泽等明星产品包装上进行了光辨,包装背后由独特油墨印制的文字在室内没有颜色,而在室外可以显示。巴斯夫今年在部分产品上启动了升级版的三码合一技术以提高产品包装的防伪技术。 4 手机扫描 2016年 3月14日,杜邦植物保护事业部大中国区总裁黄田强在上海表示,2016年3月开始,杜邦在中国销售的植物保护产品上将增加独一无二的身份识别码,便于跟踪产品路径,消费者可以通过手机扫描,电话热线等方式,快速查询产品真伪。 企业打假困境与展望 1农户认知度低 有很多农户贪图便宜,有侥幸心理,从不正规渠道购买了低价假冒产品,造假售假人员也正是抓了农户的这个心理。假冒伪劣之所以屡禁不止,就是因为“有需求,有市场”。 2政府加大执法力度 唯有执法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企业的打假才能取得成效。巴斯夫目前做的打假监测找到了假冒产品的出处,而执法、寻找窝点、抓捕行动等都是联合执法部门行动,执法部门的大力配合让打假成效更显突出。 “直到目前,今年接到的举报比往年同期少了很多,我们欣喜的看到政府对假冒伪劣的监管和打击力度不断加强,我们相信未来专利产品和正规产品受侵犯的程度会越来越低。” 巴斯夫作物保护部市场部负责人说。 看完今日推荐,不妨再回顾一下往日热点:震惊丨杜邦打假,中国市场流通农药近三成存假冒问题!
对于上述话题,你也有话要说? 点击右下角“写评论”,发表你的真知灼见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