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品质不高,农民收入微薄导致人才流失,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迫在眉睫。”全国人大代表、茂名市茂南三高罗非鱼良种场场长李瑞伟在接受《中华儿女》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农业更需要发扬“种植匠精神”。 李瑞伟代表生于农村、长于农村,以养殖罗非鱼而闻名,是一位有思想、有抱负的养殖带头人。自当选十二届人大代表以来,李瑞伟先后提出了提高公共服务治理农村生活环境、美丽乡村要有电商、呼吁修改森林法、取消育林基金等建议。 今年的全国两会,李瑞伟关注的话题仍与“三农”有关,他共向大会提交了《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农业现代化的关键的建议》、《关于大力倡导“种植匠精神”推动农产品质量提升的建议》和《关于规范水产养殖种苗生产标准和监管的建议》三份建议。 
李瑞伟在《关于大力倡导“种植匠精神”推动农产品质量提升的建议》中指出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状况:“人民群众对国产农产品信心不足;农产品品牌打不响、传不开,难以实现稳定的市场化供给;农产品生产者的技能水平、经营思路尚不适应未来农业发展趋势。种种问题都在反映,必须进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他认为,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培育“工匠精神”。种植者在这种精神的指导下,应该往“农活精、产品优、销路开、职业化”的道路上不断提升。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农业供给侧改革、鼓励农业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也与“种植匠精神”不谋而合。 为提升农产品质量、推动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李瑞伟建议:一、各级政府部门要整合资源,搭好平台,因地制宜做好规划,加强农产品流通设施和市场建设。以完善的基础设施配套支持农业生产销售,帮助农产品实现高质高价,促进现代农业提档升级。二、壮大“互联网+现代农业”布局。农资企业要勇于探索创新,通过全产业链引入电商、农业大数据等现代化技术和理念,实现农产品上行,通过各种途径帮助优质农产品扩大市场份额,提升优质农产品品牌的知名度,让优质农产品通过品牌化,逐步为广大消费者所认可,适应中国消费升级。三、种植者应当主动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出发点,走职业化道路,做合格的种植匠。要以“种植匠精神”为指引,追求对所种植品种的专业专注,沉下心来深耕行业,耐心打磨种植技术,对种植事业孜孜以求,努力把控品质,以安全优质农产品创造财富,并引领带动周围农民共同提高种植水平。四、“种植匠精神”的发扬光大、中国农产品品质的稳步提升,需要每一个农产品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五、新闻媒体特别是涉农媒体要行动起来,在种植行业推广“匠人精神”,挖掘更多优秀种植匠,传播行业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