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打造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平台,通过推动劳动、知识、技术、管理的资源共享,让社会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那么,农民群体如何利用这“四众”,吸引财富,募集发展资金? 来自美国的F2F众筹模式 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截止到去年底我国城镇化率继续保持增长,已达56.1%。预计到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会超过60%以上。但是,在城镇化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比如,城市和农村截然分离,城里人每天生活在钢筋水泥之间,想重新寻觅乡村生活的美好,却很难。这个问题,在那些城镇化率更高的发达国家实际能得到很好的解决。比如美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搞了一个农业众筹项目“Family to Farm”,翻译过来就是“从家庭到农场”。 
美国的农场主们会把自己的闲置土地用于出租,邀请城市消费者来投资,投资项目完全由消费者说了算。比如,消费者希望品尝到纯粹的有机蔬果,农场主就把这里开辟成有机农园;如果消费者希望能够在闲暇时间前来度假休憩,农场主就把这里开发成可供体验的开心农场。 
在美国,城里人非常愿意亲近自然,周末会拖家带口到乡村郊游,体验农耕的乐趣。其实,你说的这种“Family to Farm”模式,在我国也能找到相似的样板,那就是安徽绩溪率先尝试的“耕地宝”模式。“耕地宝”,是去年3月推出的“首个互联网定制私人农场”项目,它把城市消费者的“散钱”聚合起来进行再投资。投资者通过网上预约,对土地租用权进行认购,还可获该私人农场一年四季的无公害蔬菜,以及去当地旅游的免费门票和住宿等待遇。 
这样一来,农民既能拿到流转耕地的租金,也可以种菜或配送蔬菜拿到工资,还可以开办农家乐接待全国游客获得收益,收入比过去高了不少。 这个做法简单的说,就是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通过互联网平台,向消费者征集大家爱吃的菜品,农户再开展种植生产。比如,我喜欢吃西兰花、黄瓜和草莓,就可以申请把一亩地租下来,我支付租金,当地农户按照有机产品的标准为我专门种植,然后定期把产品寄送到我家。 农业部农村项目实用人才导师张晖老师建议大家: 如果想搞好农业众筹,要注意这么几点: 第一,要把你这个项目的前因后果给说清楚,要有吸引人的点,说俗一点就是要讲好一个故事。 第二,农业众筹的平台现在有很多,您应该尽可能地选择一个信誉度高的,受关注度高的平台,当然手续费各个方面会稍微高一点,但是选这种平台,你成功的可能性也会更高。 第三,就是你的产品一定是全程可追溯的,要让人相信你的产品。在整个众筹项目上,可以设定一些环节,让人家觉得很有意思的环节,不能只是平铺直叙地卖产品,特别是后面的一些后续服务也要跟上。 技术众筹与股权众筹 除去产品众筹、农场众筹之外,还有很多形式,比如技术众筹。现在很多来自农业院校和研究机构的各类研究项目层出不穷,但是农民想用到却有点难度。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缺乏推广资金,另一方面是难以获得农户和消费者的认同。如果通过众筹的方式,就能连接产学研三方。消费者出资、高校提供技术、农民提供实践的土壤,在操作中的推广就非常容易了。很多地方想实现脱贫增收,难点主要就体现在技术环节,有时候改善一下生产习惯、变换一个作物品种,结果就会大相径庭。借助互联网这个中介,交流成本会降低,最终的结果也会是研究机构、农民、消费者三方共赢。 股权众筹 另外,还有一种众筹形式,听起来也很有趣,叫做“股权众筹”。股权众筹是指,公司出让一定比例的股份,面向普通投资者,投资者通过出资入股公司,获得未来收益。假如我注册了一个品牌,叫“张程粽子”,市场反应还有待检验的情况下,前期就可以先消费者募集资金进行推广,回报是公司的股份以及产品盈利部分的分红。当然,这里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如果经营推广出现问题,那么出资人也要承担相应的风险。 
这样一来,就真正体现了国家提倡“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的本质:众创是目的,众包是合作方式,众扶是调动资源,众筹是融资渠道。最终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让大家共享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硕果。 实习编辑:杜文清 责任编辑:张程 找到我们: 微博、微信名都叫《致富帮》 《致富青年帮》广播节目收听: 中波收听:AM720(华北、华东部分地区) 网上收听:央广网(www.cnr.cn或county.cnr.cn) 致富帮,助您 打开财富之门,点亮人生梦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