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布的《“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了要打造“特色优势产业”。今天,《致富青年帮》的特别策划《“十三五”商机关键词》,就来共同聚焦“特色优势产业”这个词。 
特色优势产业 特色优势产业就是要以“特”制胜的具有核心市场竞争力的产业或产业集群。
《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要支持西部地区改善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推动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加大国家支持力度,加快市场取向改革。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更好辐射带动其他地区。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加大对资源枯竭、产业衰退、生态严重退化等困难地区的支持力度。 案例:大山深处的特色产业 贵州修文县谷堡乡有一片荒土,在三年前开垦出来栽种上了猕猴桃。农民只管按照订购企业的标准实施生产,根本不用担心销售。 当地不少村民将这样的荒地、瘦土租赁给种植大户或农民专业合作社,再通过到地里打工,实现从传统农民到“绿领工人”的华丽转身,每年除了承包费用,还可以拿到额外的打工收入,比以前自己做农活收入翻了好几番。 
图为当地百姓种植的猕猴桃树 家乡的这种变化吸引了很多外出农民,他们选择留在家中守着那看得见的收益。贵州修文立足山地资源、突出区域特色,打造全国猕猴桃精品示范区,走出了一条独特的特色产业道路。 早在去年,财政部就下发了《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力争3年时间内,在全国初步形成百个资源比较优势大、产业链条延伸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带动作用强的区域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产业扶贫中的新思路 说到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我们自然不能忘记另外一个出现频率很高的热门词:产业扶贫。将这两者相联系,也就是要因地制宜,结合各个地方的区位优势,发展与众不同的特色产业。 案例:水利扶贫 产业富民 贵州省铜仁地处全国14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的武陵山区,是出了名的贫困区。铜仁穷,因为水。当地水资源其实比较丰富,年均降水量1243.9毫米,但山高谷深,水低田高,致使“十日无雨就旱,三日连雨则涝”,工程性缺水问题十分严重。 图为铜仁市水利扶贫实景图
2006年8月,水利部和贵州省政府联合下达了《关于在贵州省铜仁地区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利扶贫试点工作的意见》。其后5年,10大类水利工程项目全面启动,总投资31.24亿元,为当地40万绝对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提供了水利支撑。 水利扶贫10年来,铜仁市水利建设之全、项目之多、规模之大在历史上前所未有,如今其大水利格局基本形成,为产业扶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水的问题解决后,农民节约出更多的土地发展蔬果、茶叶、核桃、中药材、油茶等主导产业。2015年与2005年相比,铜仁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316%。 案例:“林业产业扶贫” 助农增收 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结合林业大县实际,围绕林业“三大产业”开展精准扶贫,定向培育油茶、楠木、竹木花卉等特色产业和原料林资源,全县现有油茶林面积17.6万亩,其中高产油茶4万亩、楠木面积4.2万亩、花卉面积1万亩,并制定了四年规划。 该县制定了加快发展林业产业建设的优惠政策,出台了《永新县2016年度农业化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对发展花卉苗木、楠木、油茶等基地进行奖补。 
图为吉安市龙脑樟树种植林 同时,鼓励林农在自己山上新造高产油茶,借助国家鼓励发展油茶的利好政策,通过“政府引导、群众参与”,走出了一条靠栽种一棵油茶树,套种一株楠木苗,长期扶贫与短期扶贫相结合的精准扶贫特色之路。 ①产业扶贫如何找到适合自己地区的产业?除了自身加力外,还要学会向外借力。在发展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农业龙头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屡试不爽。 ②产业扶贫的落脚点就在于“产业”二字上,只有把产业一竿子插到底,夯实产业根基,才能推动扶贫工作开花结果。 ③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资源禀赋,切准产业的脉进行挖掘开发,再吸引那些真创业、具有可持续发展潜能的企业入驻,唯此,才能让产业扶贫真正释放出不竭动力。 小编聊商机 “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今年“十三五”的商机关键词,带给我们的启发就是:要走出每个区域特色的道路。文中提到的贵州,不也凭借着地理条件,走出了一条山地经济作物种植道路吗?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如果我们每个地方都能够像贵州这样更会“吃”,“吃”得更好,相信我们农业的未来前景无限。 实习编辑:王婉媚 责任编辑:张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