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绿色生活观念的兴起,绿植、多肉植物等以其实用美观的特点深受年轻人的喜爱。花卉苗木市场有了新的商机,正以全新的姿态回归到人们的视线。今天,咱们来听听一个村子的故事,他们就是靠着种植花卉发了家致了富,有了个响当当的名字,叫做“亿元村” 浙江金华下张家村是中国茶花之乡,这里的国际山茶花物种园是世界上山茶物种收集最多的地方,虽然占地仅仅60亩,但已收集的山茶物种占世界上已经发现并定名的总数的八成。 
图为下张家村的精美茶花 一年一度的“山茶花节”到今年已经办了七届,在茶花节上,外来的观众有机会一睹茶花新品种的芳容,村民则有机会和四方的客户达成合约。7年前,村书记钱瑞华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举办了第一届茶花节。茶花节架起了一条沟通的桥梁,村民卖了花、致了富,客商也如了愿。 一大胆想法盼脱贫 下张家村的声名鹊起,还得回溯到20年前。1996年,村支书钱瑞华发现,单家单户守着一亩薄田,“致富”只能是一句空话,于是,他做了一个在当时看起来很大胆的决定——将全村的土地流转到村集体,准备种植花卉。 
浙江金华市竹马乡下张家村村支书 钱瑞华 “我当时跑广州、山东、江苏都看到了,根据我们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提高,肯定要发展到这一步,城市需要,农村也需要,我当时看到广州生活条件比我们好,他们的花卉也比我们好,所以我就学着他们大胆的干。” 二品种选择是关键
地的问题解决了,该如何选择品种呢?年轻的钱瑞华想到了茶花。钱瑞华说:“82年到86年,我们这里种过茶花,花期长、价格也平稳,所以就以茶花为主带动其他花卉苗木。” 
图为茶花品种 金花茶 事实再一次证明,钱瑞华的选择没有错,种植茶花的当年,村子就见到了成效,越来越多的村民要求加入进来,种植茶花开始成为下张家村、甚至整个竹马乡农民的第一选择。 早在五年前,只有800多口人的下张家村实现了人均十几万的年收入,下张家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亿元村”。 
图为钱瑞华书记接受记者何鹏采访 “扦插就成花,一年就可以卖,当时2毛多一颗,到99年,建茶花物种园,开会的时候就有36个国家和地区参加这个会。 三种花种出好未来 种花20年,下张家村变了模样。房子大了、车子有了,钱袋子也鼓起来了,用钱瑞华的话说,村民富得流了油。 “现在我们村每家每户都是小洋房,每户人家有两个车,一个皮卡,装着工具去干活,还有一个是小车,开着去谈生意。”钱瑞华介绍说。 
每年的茶花节,村里都会组织专家参观并参与评选“十大销售大户”和“十大茶花精品户”,获此殊荣的村民,培育出来的茶花自然是供不应求。 钱瑞华说:“我这个地方能卖10几块钱,拿到别的地方只能卖5块钱。年轻人都在家种苗,没有出去的。” 供不应求,大家自然就有干劲儿。从小就跟着家里做茶花种植的年青一代村民高群民就是这样,他拥有20亩地的茶花基地,用来培育名贵的茶花品种,并且在金华市区注册了茶花销售公司,每年的收入很可观。 
茶花种植户 高群民 “估计亩产可以达到7、8万以上吧,茶花这几年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稳定。客户可以直观的在网络上看到茶花品种的照片,树形是怎样的,他会直接给我打电话,或者直接到苗圃地里来。”高群民介绍说。 凭着精湛的嫁接技术和销售经验,高群民被评为了今年的“十大销售大户”,他也对自己的产业有了更多的希望。 四创新思路求发展 从种茶花到卖茶花,下张家村用20年时间走出了一个“亿元村”的致富典范,面对下一个20年,下张家村人也正在思考着。 “我想卖,他说等一下再卖,我本身喜欢吃甜品,这个吃起来有花的清香,很不错。”前来参加茶花节的群众说。 
图为以茶花为原料的糕点 在村子的茶花广场,用茶花做成的糕点在桌子上一字排开,吸引了众多人的目光,这是今年村里的茶农和金华当地的糕点店联合开发的新品种。 糕点店店主王雪梅说:“我们的茶农有种的很专业的,把他的花介绍给我们,他觉得开的时候很好,但是过了之后很浪费,花农对自己的花也像自己的孩子一样,让花的价值最大化是他最开心的事情。” 亿元村的茶农们正在努力赋予茶花第二次生命,他们坚定的认为,下一个一亿元的突破,就在不远处。 小编说创业 亿元村成功的秘诀,第一就是敢为人先,在周边没有种茶花的人时勇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第二则是借力,他们的成功也与政策扶持分不开;第三就是三产融合,从育苗,到卖苗,再到现在要把茶花做成糕点来推向市场,这些都是值得借鉴的。小编相信,坚持这些思路,不远的未来,会诞生更多个“亿元村”! 实习编辑:王婉媚 责任编辑:张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