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统奎,曾经是《南风窗》杂志的特稿记者,可是啊,放着记者不干,他反而回到自己的家乡,改行做起了农民。小编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介绍陈统奎的创业致富之路~~ 创业之初 纯属偶然 天时:家乡海南虽然贫穷,但荔枝质量非常好,还很有特点; 地利:村子在火山口,生态环境保持的非常好,荔枝非常漂亮,没有农药、化肥,纯天然; 人和:那时的陈统奎是媒体人,利用自己作为平台,联系人把荔枝卖出去,几百份定价每斤60多元的荔枝,十分钟内就抢光了。这次公益性的尝试,帮陈统奎打开了创业的大门,让他走上了种荔枝创业的道路。 
利用电商 淘宝分销 初次公益性尝试,荔枝卖的很好,但却赔了钱。 陈统奎就准备在淘宝上卖。2014年,陈统奎利用淘宝网,找了很多分销,卖掉四千份的规模,营业额差不多一百万。但实际上利润并没有多少,还亏损了两万多。 想要从上万个同质化的店铺中脱颖而出,参与电商平台的直通车、聚划算等项目是最简单和最直接的。但这些项目都是要花钱的,比如聚划算项目,既要网站定价低,还要消耗几万元的展位费。 百团大战 自己定价 为了更好地卖荔枝,陈统奎采用百团大战策略,和很多品牌合作。 但坚持一样东西,就是定价权。 所谓定价权,就是价格怎么定?谁说了算?实际上,农产品的定价权基本不在自己手里,因此没有主动权,很难做到稳赚不赔。 陈统奎意识到定价权的重要,找到了网上销售消耗成本的关键点,对症下药,把利益分解,将消耗降到最低。 利益分成三份,第一,给了荔枝农,第二给了顺丰快递,第三,给合作的电商,先让他们赚到钱,他们就有动力。 从创造店铺流量,到荔枝初具品牌,陈统奎虽然赔了本,但赚了不少吆喝,比起已经倒下的很多农产品电商,已经是个奇迹。 遭遇天灾 厄尔尼诺 陈统奎的荔枝卖出了品牌,很多人都知道了火山村荔枝,眼看着荔枝就要赚钱,陈统奎却遇到了大危机。突如其来的厄尔尼诺现象,让陈统奎一下子蒙了。 
厄尔尼诺,是个气候现象,简单来说,就是一定区域和时间内气温异常升高,这对于农业,尤其对于荔枝来说,这可是毁灭性的打击。 大闷热、大暴雨,导致本来已经成熟的荔枝,吸水过多,返绿了,再被太阳一晒,就晒坏了。辛辛苦苦照料的火山村荔枝变得奇奇怪怪,产量持续下降,荔枝减产百分之五十以上,计划销售两万份的荔枝,最后只发了九千多份,陈统奎损失惨重。 教训惨痛 思考转型 农业生产,靠天吃饭,一场天灾往往会让生产者一夜破产甚至一夜返贫,这样的惨痛教训,逼着陈统奎开始思考转型。 陈统奎意识到,光卖鲜荔枝没有办法做到一二三产业融合,也不会有可持续收入来维持运营,必须让品牌农业和休闲农业结合,进行转型深加工!! 在社会企业和公益组织的牵线搭桥帮助之下,“路易·乐斯福杯”全球烘焙师大赛亚太区团队帮助陈统奎设计了可以实现批量生产的荔枝干面包。目前,研发出荔枝干面包和荔枝酥,面包发布后,准备在产地建立荔枝的品牌故事馆。 天灾之后 又生人祸 生产问题解决了,团队人员又出了问题。2016年初,陈统奎决定把战略重心放回火山村,想把上海团队的大学生调回海南,却与团队成员产生分歧,上海的团队离开了三个人。对创业来说,人才是很重要的。未来运营品牌故事馆的人才和团队是陈统奎最担心的事。 创业经验 值得借鉴 陈统奎创业路上遇到的问题很有代表性,他的很多经验也值得我们学习。 互联网销售农产品:自主定价权、提高收益; 面对自然灾害:延伸产业链,做深加工提高抗风险能力。 实习编辑:赵琦琦 责任编辑:王居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