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跟着国家这样做,为农产品寻找“最初”的味道,就能赚大钱
2016-07-24   来源:景德镇农批网  作者:mmgsw   字体:【 】  浏览:104次   评论:0

许多人可能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吃到的蔬菜、水果,不是小时候熟悉的味道了,于是我们开始寻找儿时舌尖上的感觉与味道。有机食品应运而生,但是其高昂的价格,又让我们不得不默默离开。另一方面,不少种植户往往自我标榜自己种植的蔬菜水果是有机的,可是,农民管得了自己,却没法控制植物生长的大环境,食品安全依然无法保证。

我们都知道农业以土而立,土地的状况直接关乎到农作物的种植和收成情况。我国于2014年发布的全国性土壤污染普查的结果显示,如今农业赖以生存的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

污染原因

作为百姓“米袋子”、“菜篮子”的耕地土壤受到的污染一方面是随着化肥和农药的大量使用导致的重金属和有机物的污染;另一方面,由于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导致我国土壤肥力状况堪忧。统计显示,我国近20亿亩耕地中,能达到高标准农田生产能力的只有4亿亩。也就是说,大部分农田其实是中低产田,亩产效益并不高。黑龙江以黑土地闻名,但是现在的黑土层和初垦时平均60-80厘米相比,差不多薄了一半,并且正在以每年0.3-1.0厘米的速度失。照此趋势下去,再有50年,黑土层就要流失殆尽。

那么,我国的化肥施用情况如何?与发达国家有什么差异呢?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朱俊峰教授石说到,研究表明,我国耕地基础地力偏低,化肥施用对粮食增产的贡献较大,大体在40%以上。当前我国化肥施用存在四个方面问题:

一是亩均施用量偏高。我国农作物亩均化肥用量21.9公斤,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是美国的2.6倍,欧盟的2.5倍。

二是施肥不均衡现象突出。东部经济发达地区、长江下游地区和城市郊区施肥量偏高,蔬菜、果树等附加值较高的经济园艺作物过量施肥比较普遍。

三是有机肥资源利用率低。目前,我国有机肥资源总养分约7000多万吨,实际利用不足40%。其中,畜禽粪便养分还田率为50%左右,农作物秸秆养分还田率为35%左右。

四是施肥结构不平衡。重化肥、轻有机肥,重大量元素肥料、轻中微量元素肥料,重氮肥、轻磷钾肥“三重三轻”问题突出。传统人工施肥方式仍然占主导地位,化肥撒施、表施现象比较普遍,机械施肥仅占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的30%左右。

造成土壤肥力下降,黑土地变薄,除了化肥的大量使用,也跟大家的无休止的农业生产有关系。相比之前的轮作,农户更倾向于大规模种植简单且易于耕作和收获的植物,如小麦、玉米等,不仅产量得到保证而且还可以打工获得额外的收入。短期看,这样似乎收益更好,但是如果长期这样就不利于耕地的保护,甚至需要更长的时间与金钱来修复被污染的土地。并且由于长时间耕种同一种农作物,土地中积累了大量真菌、细菌、线虫和病毒,形成持续性的“土传病害”。土传病害相当于一种慢性病,这些病菌在寒冷的气候中都能在土壤里越冬,一旦造成危害,想根治是相当困难

国家行动

国家早就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从化肥使用量、轮作、休耕、补贴等方面连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

1 化肥、农药零增长

农业部明确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化肥农药零增长计划,到2020年,农业生产中的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只减不增,鼓励使用更加先进的植保设备,保证药物喷洒更加均匀。

2 休耕轮作

国务院发布了《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方案》,明确了相关的补贴标准,提出力争用3到5年时间,初步建立耕地轮作休耕组织方式和政策体系。重金属污染区要建立防护隔离带、阻控污染源的同时,采取施用石灰、翻耕、种植绿肥等农艺措施,以及生物移除、土壤重金属钝化等措施,修复治理污染耕地,在检验达标之前,决不允许种植食用农产品。针对重金属污染区的休耕轮作试点,每年每亩补助1300元

3 补贴政策

2016年起,国家全面推开农业项补贴”改革——其总体改革政策是:过去向农民发放的农作物良种补贴、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目标调整为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


许多农户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开始通过调整种植结构改种其他作物或者使用修复剂来缓解燃眉之急,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土壤中含有过量重金属的问题。想逐渐去除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也需要极其漫长的时间,而使用修复剂又治标不治本。

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能缩短这个周期?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环境修复中心主任 陈同斌老师建议高度重视农业土壤污染问题,尤其是重金属污染,要采取一定措施把其中的污染物尤其是重金属去除掉,这样我们才可以说自己生产的农产品是安全的,如果只是更换品种或者使用修复剂,一次性的投入会相对少一些,但是污染物还在土壤里,治标不治本。第二类就是从土壤里把污染物拿走。现在国内做的比较好的、相对成功的就是植物修复,它的做法就是采用一些特殊的植物,能够把有毒的重金属元素从土壤中带走,比如国内用的比较多的是蜈蚣草,能够富集20万倍的重金属,这样就很快把土壤净化了。在广西黄江、云南、湖南等地都有示范工程应用,通过三到五年时间就可以让农田变干净。

一系列政策背后,是国家对食品安全和土壤保护的高度重视,因此,土壤修复产业正在成为农业领域中的朝阳产业,会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农业的生产经营上也是这个道理,一定要目光长远,能够面向和引领未来,而不是寅吃卯粮。所以,唯有保卫好我们的土地,土地才会真正成为取之不竭的“希望的田野”。

实习编辑:程玲华

编辑:王居蔚

责任编辑:王慧

找到我们: 微博、微信名都叫《致富帮》

《致富青年帮》广播节目收听:

中波收听:AM720(华北、华东部分地区)

网上收听:央广网(www.cnr.cn或county.cnr.cn)

致富帮,助您

打开财富之门,点亮人生梦想!

Tags:国家这 农产品 最初 能赚大 责任编辑:mmgsw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这行这么赚钱,为啥电商大佬马云.. [下一篇]惠农补贴1.8万亿,补贴方式变化多..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