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丰收的红树莓。 天山网讯 伊犁州、伊宁县农业局驻巴依托海镇其格勒克麻扎村工作队,通过大力扶持果粒谷生态农业合作社发展红树莓产业,打造红树莓基地,转移劳动力就业,增强“精准扶贫”后劲,特色红树莓产业逐渐成为了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的金钥匙,开启致富之门。 合作社搭建“致富桥” 红树莓产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在其格勒克麻扎村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要将红树莓产业发展起来,工作队就要紧抓政策帮扶,壮大合作社搭建“致富桥”。 2016年年初,工作队抓住伊宁县委1号文件鼓励特色林果业发展和土地流转补助政策,积极协调农户流转100亩土地,签订了红树莓长期种植合同,帮助合作社进一步扩大红树莓种植面积。在关键农时,工作队带头发动农牧民群众一起参加红树莓基地劳动,促进生产。 为加快红树莓产业发展步伐,工作队依靠自身优势,帮助合作社争取到了红树莓深加工项目以及50吨的农产品保鲜库项目,设备配齐后,提升了合作社发展能力。 亚森江是果粒谷生态农业合作社的理事长,2013年在农业专家的指导下,学习了种植红树莓技术,走上了红树莓产业创业道路。现在合作社规范化运行,红树莓产业蓬勃发展,亚森江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转移劳动力实现“创收梦” 据悉,红树莓当年挂果,3至4年可进入盛果期,挂果期长达10年甚至更长,每亩可产果实500-700公斤,按平均每公斤人工采摘费用3元计算,每亩可实现采摘收入1500-2100元,再加上不同农时的搭架子、锄草等田间管理收入,每亩地可实现劳动力创收4000-5000元,是促进农民增收、贫困户脱贫的好路子。 工作队考虑到红树莓基地岗位需求量大,劳动创收高,工作队与合作社保持长期联系,农闲季节组织本村劳动力前往打工,增加收入。目前其格勒克麻扎村已向红树莓基地转移劳动力1000余人/次,取得劳动收入30余万元,其中转移贫困户40余人/次,取得劳动收入6万余元,实现贫困户户均增收6000余元,让农牧民群众的腰包渐渐鼓了起来。 村民库尔班江年过花甲,家里有6口人18亩耕地,由于思想保守,多年来,一家人被束缚在土地上,收入微薄,因此被戴上了贫困户的“帽子”。通过工作队耐心劝说,2016年3月份,他和大家一样发展红树莓产业。一年下来,他家实现土地流转收益1.2万余元,实现打工增收1万余元,累计收入达到了2万元以上,同比种植玉米增加收入5000多元。面对突如其来的幸福,畅想今后美好的生活,库尔班江掩盖不住内心的喜悦和感激之情,开心地说:“感谢工作队领我走上致富路。” 制定规划打造“专业村” 2013年以来,红树莓种植面积在其格勒克麻扎村一直处于稳步上升的趋势,目前已由2013年的115亩发展到2016年的615亩,发展势头猛进。对于红树莓产业未来的发展,工作队、村“两委”和合作社有了自己的想法。 结合“精准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全力协助,利用3-5年时间,在其格勒克麻扎村发展红树莓的面积3000亩以上,并探索完善出“种植+加工+贮藏+品牌+销售”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使其格勒克麻扎村成为红树莓产业发展专业村。 在产业发展的每个环节,合作社为农牧民群众提供合适的就业岗位,促进全村富余劳动力尤其是贫困户优先转移就业,实现劳务创收,实现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对于有意愿种植红树莓的农户,合作社为其提供苗木,在种植至收获期间,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和帮助,并回收果实,中期与长期规化打造“专业村”,实现互惠互利,朝着一村一品专业村方向发展,形成强大的产业聚合力,做大做强特色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