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完善提案,刘建军委员(右)前往成都市农村调研现代农业发展。 本报记者 张聪 摄 “您如何评价自己过去一年的履职工作?”采访住川全国政协委员刘建军时,记者开门见山。“履行职责,问心无愧。”刘建军的回答干脆利落。在他回顾2016年履职工作的过程中,记者渐渐感受到“问心无愧”这四个字背后的分量。 2016年是刘建军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履职的第四个年头。虽然已经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的岗位上退了下来,但他始终坚持发挥专业特长,围绕“三农”问题踊跃建言献策,为脱贫攻坚和助农增收献计出力。 “去年我提交了6份提案,每一份都是经过调查研究和深入思考后完成的。”作为农业领域的专家,刘建军的提案大都与“三农”问题密切相关。如去年他提交的《关于耕地重金属污染防治的建议》提案,就是通过不断实验、探索和总结才撰写出来的。该提案提到,许多农作物可以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如折耳根可以吸收铅、油菜花能吸收镉等。为此,刘建军建议,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处理和防治土壤污染,将这些能吸收土壤重金属的农作物种植在受到污染的土壤上,待成熟后再统一销毁。 “发挥专业技术特长帮助农牧民增收,是农业技术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2016年,刘建军三次深入木里县最贫困的乡村开展帮扶工作。调研中,他发现木里县一些贫困群众的收入来源主要依靠种植庄稼,效益普遍偏低。于是,他带领专家团队深入乔瓦镇、李子坪乡等地推广羊肚菌等见效快的产业,可帮助当地群众亩收入每年增加2万多元。由于贡献突出,2016年刘建军被九三学社中央授予“全国社会服务先进个人”称号。 民生问题也是刘建军持续关注的一大重点。2016年3月,在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农业界别联组会上,刘建军作为农业39组推选代表,作了题为《呼吁关注、关心、关爱第一代农民工》的发言,呼吁社会各界不能忽略第一代农民工这个群体,要让他们从祖国繁荣强盛和改革发展红利中拥有更多获得感,让他们心有所归、老有所养。该发言引发同界别委员们的强烈共鸣。 今年,刘建军准备了《关于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纳入立法规划的建议》《关于开展“健全统一司法鉴定管理体系”专项视察的建议》等提案。为了更好地提出意见建议,刘建军除了平时积极参加中央和省级相关部门组织的考察、培训、座谈等活动,开展细致深入的调研工作外,还经常阅读新发表的专业性论文,关注国内外新的科学发现。“我觉得政协委员必须具备一种较真意识,只要是有利于完善社会建设的,只要是对人民群众有利的,就应当执著地去做,不达目的绝不罢休。”他说。 当记者问及今年的履职打算时,刘建军表示,将重点关注精准脱贫、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等问题,始终不渝地履行政协委员的光荣职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