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天气越来越热了,农户的粮食存储也越来越难了。记者在东北调查时发现,不少农户家里还有部分玉米没有卖出去,怎么保持这些玉米的新鲜、怎么做好存储,成了一些农民的难题。所以,今天我们就和大家说说储粮里的高科技。 
今日专家:曹阳 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粮食储运领域首席科学家 说到储粮方式,农民朋友首先想到的,无非就是上毡子、搭篓子,听上去好像特别简单。但实际上,粮食的储存是一项非常高大上的技术探索。比如日本,他们最擅长的,就是低温储粮技术;而在澳大利亚、美国和俄罗斯,科学家也在研究怎么用氮气和二氧化碳气储存粮食。可以说,各国的粮食储藏技术都在不断创新,这其中,自然也少不了咱们中国。 
我国的储粮技术,世界领先 现在世界上各个国家都在粮食储运领进行着探索,那么咱们国家的大型仓库有哪些先进的储粮技术呢?
曹阳: 我国的储粮技术在世界都是领先的。粮库的氮气气调、绿色生态储粮、低温储粮,这些在中储粮和国企粮库也都能做到。我们有非常先进的仓型,而且配备了四合一储量新技术。 
这些技术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储粮技术了,特别是“四合一”储粮技术,这其中的“四”包括机械通风、环流熏蒸、谷物冷却和粮情监测,是不是可以有效解决粮食储存中的防霉保鲜、虫害防治等问题?

曹阳: 是的。调研结果表示,我国粮库储存的粮食,基本上品质没太大的变化。我们现在就是担心农户在简易设施里的粮食,特别是我们供给侧改革这几年,出现了剩余粮食比较多的现象,最后导致一些储粮问题。但如果我们给农民专门弄一个粮库也不太现实。 
农户储粮有哪些新技术 毕竟建一个技术设施特别完备的粮库要花费太多的财力、物力。其实现在农民自己搭的玉米篓子也挺不错的,用这种方法储存玉米,还有什么潜在风险吗?

曹阳: 现在玉米篓子应该说还是损失比较少,鼠害是一部分,但是只占1%的比例。另外一个损失就是玉米的霉变,毕竟是高水分玉米,在篓子里不通风或者通不透,那可能就会产生捂粮霉变的问题。一旦生霉,不仅仅是数量的损失,更可怕的是霉菌会释放一些毒素。 
一根坏玉米坏了一锅粥,确实挺可怕的。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有没有想办法帮农民解决这个问题?

曹阳: 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非常重视农户储粮,我们希望能够做一个简易的、使农民储粮不捂不坏、成本又不高的小设施、小装置。要说高科技的东西可能没多少,但是必须是实用的。从方向上来讲,我们侧重点就是防止霉变,用东北话讲就是别捂了、别坏了。现在也在做一些具体的研发,最近一两年我们肯定会有一些突破,解决农民的问题。 
怎么样?国家粮食局都正在为咱们农户研究“接地气”的储粮装置,您有没有觉得心里暖暖的?很期待这些发明投入市场,让粮食得到更好的保存。 
本文来源: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 记者:韩晓 // 编辑:白晨 // 责编:孙涛 // 监制:张磊 中国乡村之声原创作品,欢迎转发转载,但请务必注明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乡村之声」,并保持转载内容的单独完整呈现。
|